借力期货 提高钢铁行业化解“输入性风险”能力
[商务前线]2020/3/20 15:43:00

 
 
    近期,在供需两端影响下铁矿石等黑色商品价格阶段性上涨。面对价格风险,专家直言,油脂油料和化工等行业,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套保,与之相比,钢铁行业的规模还有些差距,可借鉴油脂油料和化工企业的“现身说法”,增强相应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主动积极参与期货市场避险。
 
    A 矿石累库预期已被证伪
 
    “春节后,铁矿石价格经历了先跌后涨的过程,且波动大于其他黑色系品种,主要是市场对矿石的预期差异较大。疫情暴发后,产业链认为钢厂会大幅减少产量,带来导致铁矿石需求规模下滑。”光大期货研究所黑色研究总监邱跃成介绍,从现实来看,钢厂减产主要通过调节废钢的加入比例来实现,其对铁水产量的影响并没有预期大。
 
    记者发现,钢材产量确实出现下降,但这更多的是长流程钢厂减少废钢用量以及短流程钢厂大面积停产所致,长流程钢厂高炉减产力度并不明显,铁矿石需求下降幅度也并不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15470万吨、13234万吨和167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1%、增长3.1%和下降3.4%。与此同时,粗钢、生铁和钢材日均产量分别为257.83万吨、220.57万吨和278.55万吨,较去年12月分别下降5.15%、增长1.96%和下降17.23%。粗钢和钢材日均产量均下降,但生铁产量增加,钢厂对铁矿石的需求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应端,受巴西雨季、澳洲飓风影响,今年一季度,澳洲、巴西铁矿石发货量都低于去年同期。据我的钢铁网的统计数据,截至3月8日,澳洲发往中国的量减少1350万吨,巴西发往中国的量减少1878万吨。然而,受疫情影响,今年国内矿山复工时间延后,钢厂对进口矿的资源配比反而有一定提升。
 
    春节后,港口铁矿石库存持续下降,截至3月13日,国内45个港口的铁矿石库存总量为1.19亿吨,连续5周下降,创出去年9月下旬以来的新低,仅高出去年7月的近4年500万吨。另外,64家样本钢厂烧结矿库存为1537万吨,较前一周增加27万吨,但也处于历史低位。
 
    “节后铁矿石供需双降,且供应下降幅度大于需求下降幅度,以至于钢厂库存与港口库存收缩,累库预期被证伪,2月铁矿石走势更多是对节后深度下挫的修复性回涨。”国泰君安期货铁矿石研究员马亮说。
 
    事实上,进入3月,虽然疫情在海外蔓延,但黑色系基本是国内独立定价,受外围市场影响极小,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终端复工进度不断提速,市场乐观情绪升温。近期,国家大基建投资相关政策发布,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短期钢材市场的高库存并不会对去库进程中的价格上涨构成阻碍,其看好远期钢材和铁矿石价格。
 
    B 矿价“虚火旺”持不同看法
 
    节后,原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普遍下跌,黑色系品种则在节后首个交易日深挫后转而修复上涨。直到近日,黑色系才有所回落。3月19日,铁矿石2005合约盘中一度下跌超过4%。即便黑色系价格走势符合基本面变化和专家预期,也有市场人士对此有不同解读,认为疫情影响了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黑色系品种不跌反涨,有违“常识”。
 
    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上述“常识”站不住脚,供需面的逻辑才是正道。马亮认为,近期铁矿石价格波动是由坚实的阶段性基本面支持的。从供应端来看,2018年四大矿山增产周期基本结束,2019年四大矿山又分别遭遇了较严重的不可抗力,导致产量锐减,尤其是淡水河谷,生产迟迟无法有效恢复,铁矿石市场供应一直维持偏紧状态。从需求端来看,2018年年末全国限产措施开始放松,钢厂对铁矿石的需求高速增长,2019年我国生铁产量同比增幅达到5.30%,且这种势头持续至今。铁矿石市场供减需增,库存不断被消化,最新一期的港口库存为1.19亿吨,而2019年年初为1.43亿吨。
 
    铁矿石价格是否虚高,取决于观察视角。从海外市场或者其他商品价格普跌的情况看,铁矿石价格确实比较坚挺。但从自身基本面看,铁矿石价格仍处于合理范围。其一,PB粉、金布巴粉现货价格相对年前已经下跌10—20元/湿吨,期货依旧贴水现货。其二,相对于年前的供需格局,年后供应端的收缩比需求端的收缩更为严重,铁矿石一直处于反季节去库存通道,无论港口还是工厂,库存均降至历史低位。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下,很难说铁矿石价格走势脱离了基本面。“期货价格向上修复的过程中,并未造成吨钢利润下降,利润反而进一步扩张。根据测算,螺纹钢20日生产毛利由年后的低点50元/吨增加到250元/吨,螺纹钢2005合约盘面利润由100元/吨增加到250元/吨。”永安期货研究院副院长朱世伟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钢厂专家也告诉记者,由于黑色系除铁矿石有新加坡掉期外,其他品种都没有在海外上市的关联品种,黑色系的价格表现更多反映的是国内供需。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节奏加快,加之政策层面不断释放宽松信息,强化了市场对后期需求回暖的预期。
 
    另外,黑色系盘面显示,目前,螺纹钢价格较2月底上涨6.6%、铁矿石上涨8.8%、焦炭上涨3.5%。螺纹钢和铁矿石盘面涨幅超过焦炭,且焦炭现货价格下跌,可以说,3月,钢厂无论是盘面利润,还是现货利润,都较之前好转。
 
    众所周知,各品种的价格走势和利润变动主要由其自身基本面决定。对于近两年钢材利润的收缩,根本原因在于,钢材产量在2019年大幅增长,缓解了2016年行业去产能以来供需持续紧平衡的问题,钢厂2017—2018年的高利润实际上是对供应紧张的反映,而随着产量的释放,供应缺口被填平,高利润自然难以持续。简单来说,钢厂利润的变化主要由供需关系决定,钢材市场近两年供应快速扩张,才是利润收缩的根本原因。
 
    C 衍生品对冲经营风险
 
    在市场价格波动剧烈、频繁的背景下,钢铁产业链企业如何利用原料和成材的衍生品工具对冲风险?
 
    相关市场专家介绍,节后,螺纹钢和铁矿石价格都是先跌后涨,目前二者盘面价格和节前差不多,现货价格略低于节前,说明价格的绝对水平并不高。另外,库存和价格并没有确定的关联性。现货市场一直存在“买涨不买跌”的情况,价格上涨往往激发下游采购热情,价格下跌反而导致下游观望心理加重。最近的现货市场,成交量不断攀升,不存在价格上涨不利于库存出清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目前黑色市场的情况反而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基差交易的机会,边际风险非常低。此外,这种结构性的交易机会为市场增加了额外的流动性,加快了库存在工厂、贸易商和下游之间的转移。”国内某钢厂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低利润、低库存运营时期,钢厂在和贸易商以及矿山的博弈中,很多时候会陷入被动局面,原料和成品的期货工具无疑提升了钢厂规避风险、锁定利润的主动性。当然,由于企业在风险偏好、制度要求、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也不排除个别企业从套保走向投机的可能,但整体上,企业运用期货进行套保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上述钢厂相关人士提到,期货盘面无论对钢厂的原料采购,还是成材销售,都起了明显的指导作用。很多钢厂在采购时已经开始尝试甚至常态化基于大连盘面的基差点价交易,一些国际贸易商在和钢厂的合作中,也正通过期货盘面锁定原料和成材价格,开展虚拟业务。总体来看,期货工具在钢厂的日常采购销售活动中,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对于钢厂来说,面临的最直接的风险敞口一是存货贬值风险,二是原料采购风险。合理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库存高、原料供应紧张、价格波动大等问题。随着近两年黑色系金融属性的增强和期现模式的结合,越来越多的钢厂已经参与到期货交易中来。
 
    朱世伟介绍,钢厂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钢厂参与期货交易的目的,主要是锁定原料成本、锁定销售价格或者锁定生产利润。他认为,企业进行期货套保,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考虑原料库存、成品库存、生产成本等方面。一般情况下,企业若存在成品销售压力或者原料采购需求,则需要考虑管理价格风险。但如果说企业现在的销售或采购并没有太大问题,那么并不一定非要采取保值的动作。就当前而言,建议企业考虑综合的利润水平以及自身的库存水平,采用期货或者期权工具参与投资保值。至于具体的套保策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视企业所在区域、钢材品种等情况决定。
 
    D 巧借“他山之石”指导实践
 
    原料主要靠进口的问题在有色、油脂市场也一直存在,但得益于对期货工具的合理利用,国内相关产业都获得了更高的独立性和话语权。例如,与钢厂一样,面临上游原料垄断局面的油脂油料产业就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据了解,国内植物油脂与粕类市场进口依赖度较高,特别是大豆,进口依存度超过80%。国内外大豆产业经历了多年发展,产业链的企业结构、国际贸易、加工模式及企业风险管理理念都不断更新。国内油厂在经历了2004年和2008年的两次“地震”后,认识和学会了使用期货工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大豆价格跌幅近50%,国内大豆产业客户利用期货市场卖出保值,盈利15亿元,弥补了现货市场的亏损。2006—2008年,产业客户的大豆持仓比例增长近50%,行业普遍利用期货工具套保。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一季度棕榈油消费量预计萎缩60万—70万吨,国内油脂价格一路走低。截至上周末,国内豆油商业库存为150万吨,较节前增长58%。在此情况下,很多企业将豆油、棕榈油库存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保值。同时,通过卖出基差,对贸易商锁定销售价格,进一步防范市场大幅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潜在风险。
 
    部分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即使没有疫情,公司也会根据已经定价的进口大豆数量,按照相应产品得率在期货市场套保,并随产品销售节奏调整操作。将套保常态化的产业企业,因提前“布局”,面对近期油脂价格的大幅下跌,显得更加泰然。
 
    疫情期间,同在工业生产领域的石化企业同样借助“期货力量”保障运营。春节长假处于传统淡季,上游炼化企业依旧开工,但终端生产人员复工延迟,加之物流遭遇瓶颈,生产和消费错配,产品库存逐步攀升,部分品种的库存甚至创出历史新高,裂解利润大幅压缩,炼化企业被动减产降负。中化石化销售、道恩集团等化工产业链企业,前期就已通过期货、远期交易对冲敞口风险,提前在聚烯烃、聚酯、苯乙烯、沥青、甲醇等产品上进行套保,现货端采用跨商品和近远期交易方式,降低疫情对市场价格和公司经营的影响。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与钢铁行业同为基建和房地产上游的水泥行业的生产数据。今年1—2月,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29.5%,而同期,粗钢和生铁产量均增长3.1%、钢材产量下降3.4%。有分析称,水泥产量数据反映的是当前实际需求,钢铁产量则承载着过多的未来预期。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9年水泥产量下降0.4%。减产换来增效。2019年,水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收入同比增长12.5%和19.6%,再创历史纪录,摆脱了行业的周期性宿命。
 
    上述案例或许可以为钢铁行业发展转型、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提供一种视角。
 
    其实,在钢材产业链上,不少企业在期现结合、规避风险方面做得风生水起。国内某大型钢厂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原料和成材基差结构,综合钢材库存高企现状,以及短期市场不确定和后期利润相对中性的预期,企业可以进行远月的利润锁定操作,对应的衍生工具不仅有期货而且有期权,比如原料端运用铁矿石场内期权工具,在市场回调时寻找机会,采用买入看涨期权和卖出虚值看跌期权相结合的策略。
 
    此外,据了解,近期,受疫情影响,部分港口考虑暂停作业。淡水河谷发布公告称,或于本周六起暂停马来西亚物流中心的作业,至3月31日。马来西亚物流中心2019年的铁矿石发货量为2370万吨。有分析认为,此举并不会对2020年全年的产销造成太大影响,但可能导致一季度销量下降80万吨。无论如何,部分市场人士表示,企业应时刻关注疫情对国内及国外供需的影响,并主动开展衍生品套保等风险管理业务,助力行业顺利渡过“疫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