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市如同过山车 外贸企业打响收成保卫战 |
||
[商务前线]2020/11/25 8:03:00 | ||
“啊?都6.56了!心是真的痛。” 张强(化名)瞄了眼人民币汇率,脱口而出。老张今年50多岁,在浙江诸暨开了一家主做跨境电商的箱包制造企业。受今年疫情影响,他的货在亚马逊、Ebay上卖火了,“每天昏天黑地赶订单。” 一边接订单接到“手软”,另一边,张强却任由其外汇敞口“裸奔”。汇兑损失让他有时沮丧不已。今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反弹超过5000点,升幅高达8%。 在汇率波动加大的当下,张强的遭遇颇具典型性。不过,上海证券报记者在调研时发现,外贸企业避险意识显著增强,更多企业已在利用避险工具对抗汇率风险。外贸企业在运用避险工具时,树立财务中性观念以应对汇率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6.56!心痛不?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贬后升,先自从6.85一路走低,最低触及7.16,至5月末又迅速扭转跌势。近半年里,人民币汇率强势上涨逾5000点,升幅高达8%。 今年,境外疫情大举蔓延,导致线下实体店大量歇业,催火了跨境电商企业。 “我们今年在亚马逊上的订单已经做到8000多万元,而去年全年才6000多万元。”张强说起自己的生意非常兴奋。为了赶感恩节、圣诞节的订单,他最近在义乌通关通过汽车运输往欧洲发货。“已经走了10多天了,21天应该可以到。”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贬后升,先自从6.85一路走低,最低触及7.16,至5月末又迅速扭转跌势。近半年里,人民币汇率强势上涨逾5000点,升幅高达8%。截至11月24日21时,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报6.5870、6.5853。 “上半年,一美元换7块1毛(人民币),现在,一美元只能换6块5毛(人民币)。我们这种外贸企业都是薄利,有点抗不住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强很无奈地说。 为了保住收成,张强并非没有考虑过锁定汇率,“锁汇”在银行口中称之为远期结售汇的业务。据南京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孙明哲介绍,通过锁汇,企业可以按照确定的汇率进行结售汇,进而规避汇率风险、锁定财务成本。 然而张强说,刨去成本,以及考虑到三个月的平台结算周期后,“算来算去还是不划算”。所以,他最终选择被动接受汇率的波动。 对于张强而言,虽然汇兑损失让他心痛,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我们是跨境电商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实在扛不牢(汇率波动),可以稍微调整订单价格,来弥补损失。” 成本高、不划算,是张强让他的外汇敞口“裸奔”的理由。还有部分企业,则因资金紧张或囿于多重因素,选择放弃锁汇。 绍兴柯桥一家面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都会锁汇”。但是,疫情影响之下,今年面料出口需求遭遇寒冬,企业决定主要转内销,所以今年不锁了。“去年,我们也做过锁汇,但是亏了。所以今年转型之后,也就没有耗费成本去做这个业务。” “对于一些现金流相当紧张的企业,锁汇很难满足它们的需求。”江苏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尹晋说,收汇进来,立马就要结汇,有时候“一天都等不了”。 像张强这样的案例不是少数。“今年没有锁汇的外贸企业,基本上都损失惨重。”绍兴一家农商行董事长对记者说。 毕竟,半年内单边升值8%,简单测算则意味着8%利润空间将被压缩。又有多少行业和企业在外汇敞口“裸奔”的情况下,还能笑得出来呢? 一个操作,心定了! 今年以来,进出口企业在运用工具对抗汇率波动更加积极主动了。与此同时,出口强劲也催生出更多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 “就算汇率波动像过山车,我们也没啥好担心的!” 尝到了锁汇甜头的无锡市泰铭新材有限公司(下称“泰铭新材”)财务部负责人杨晓军的心态很稳。 “从前,汇率的一丁点儿波动,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现在就算汇率波动像过山车,我们也没啥好担心的。”杨晓军说,近年来公司外汇敞口全部锁汇,让公司吃下了“定心丸”。 泰铭新材是一家主营加工后的不锈钢制品企业,产品销往中东、俄罗斯、南美等国家与地区。今年以来,泰铭新材出口量已达18000吨,出口额超2000万美元。 锁汇是当前进出口企业在应对汇率波动时,最普遍的操作。 主营船舶出口的南通顺洋贸易也是这个操作的受益者。“有时候,买家晚一个星期付款,如果不锁汇,汇兑损失将超百万元。”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周阿梅告诉记者。 据了解,顺洋贸易单件船舶的出口金额约为2000万美元,订单周期1到5年不等。在如此长的订单周期下,企业极易受汇率波动影响,锁汇是该企业默认操作。 “今年1至10月,我们银行远期结售汇交易量同比增长60%。”尹晋告诉记者,这一数据说明,今年以来,进出口企业在运用工具对抗汇率波动更加积极主动了。 与此同时,出口强劲也催生出更多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整体好于预期,实际上也导致了他们管理汇率风险的需求在增加。”江苏银行国际业务部副经理杨奇华表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0月中国进出口总值4159.2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其中,出口23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由于进出口企业资金回款情况、周期等各有不同,除了基本的远期结售汇以外,银行还会为企业量身打造适合的风险对冲产品。 一方面,通过传统的远掉期产品,满足企业对冲汇率波动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还会利用期权等衍生品组合,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汇率避险与资金增值服务。 是避险不是赌博! 要改变人民币不是升就是贬的单边直线性思维,树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意识;不要把汇率避险工具当作投机套利工具,承担不必要风险。 “亏了!”这是一些企业使用汇率避险工具后的心态,也成为许多企业不愿意使用汇率避险工具的重要原因。 “有时候,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锁定价格结售汇,与当时的市场价格相比,会发现亏了。”孙明哲说,这也是常见现象。他认为,企业应当从财务中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现象——风险对冲工具替企业免除了风险因素,督促企业回归主业,“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避险工具,正如其字面意义,是一种风险保障措施,并非套利工具。企业可能会因市值波动从中获取额外收益,也有可能蒙受损失。 “锁汇,不是赚汇率差价,或是像赌博一样押汇率会上涨或下跌,而是为了防范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杨晓军认为,企业应当把关注力放在主营业务上,而不是过度关注汇率波动,患得患失。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说:“运用避险工具主动管理汇率风险,不是去赚钱或者少亏钱,而是用合适的工具和成本,把汇率波动给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然后按照已经锁定的成本和收益来安排企业的主业经营。” 实际上,金融管理层也在持续引导企业树立财务中性意识,加强风险对冲等避险工具的使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建议,面对汇率波动,企业应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她强调,需要改变人民币不是升就是贬的单边直线性思维,树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意识;不要把汇率避险工具当作投机套利工具,承担不必要风险。 关于这一点,市场主体实际上知易行难。汇市涨涨跌跌,其中不乏追涨杀跌、通过押注汇率博取收益的投机者。 据了解,江苏省某家进出口企业今年以来一直捂着美元不结汇,对赌人民币要贬值,结果对企业的收益和财务报表造成了较大冲击。 “不要去赌汇率会涨还是跌。如果选择赚汇率的钱,势必有时候赌赢了,有时候赌输了。”杨晓军认为,汇率表现受多方因素影响,市场主体自身掌握的信息片面,对汇率走势很难作出精准判断。 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会更加频繁。企业在运用汇率避险工具之时亟需普及正确的财务中性观念,以应对可能的汇率波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