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债市融资规模达55.4万亿元 外资持续加大配置力度
[商务前线]2021/11/25 14:43:00

    今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进一步提质。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24日,年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达55.4万亿元,同比增长7.6%。与此同时,境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加大中国债券的配置力度。
     “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合理使用,有助于企业调用更大范围的资金资源,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优化债务性融资的成本和期限。”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之下,市场投资者对于中低风险产品需求较大,优质主体的债券正好能满足这部分投资需求,且在注册制改革的配合下,企业能够借由债券更为高效地完成融资。故而,在市场和政策两者协力之下,债券融资保持增量也在预期之内,也佐证了今年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已步入正常轨道,即疫情的冲击效应已被消化。
    从重点券种看,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年内企业债发行3931.9亿元,同比增长10.6%;公司债发行30567.02亿元,同比下降1.1%。另外,数据显示,推迟发行或发行取消的债券共589只,计划发行规模达4455.23亿元。
   唐川表示,受部分主要行业融资限制的影响,今年的公司债发行量下降在情理之中。当然,受隐性债务管理的影响,地方国企的债券融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但有赖于始于债券注册制时代“头部效应”的延续,优质市场化国企的债券依然得到市场的认可与青睐,且发行规模能够得到进一步大幅增长。
记者注意到,碳达峰、碳中和为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以来,绿色债券创新产品不断丰富,市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年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5026.5亿元,同比增长146.8%。
    今年2月份我国新推出了碳中和债券,截至11月24日发行只数达217只,发行规模达2278.1亿元;今年5月份新推出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截至11月24日,发行只数达22只,发行规模达331亿元。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碳中和债券作为国内首创的绿色债券子品种,资金用途更聚焦,有助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预计未来碳中和债券市场的规模有望进一步发展。
     伴随着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并逐渐受到全球投资者的认可,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持续加大配置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85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4%;近日中央结算公司发布报告显示,10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的债券托管量为3.52万亿元,同比增长31.09%,环比增持226亿元,为境外机构连续35个月增持。境外机构通过“全球通”持债占比73.83%,通过“债券通”持债占比26.17%。境外机构持有前三大券种分别是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和商业银行债券。
     郭一鸣认为,我国债券市场稳步开放、人民币和美元利差诱人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三大因素支持外资持续加大中国债券配置力度,其背后的核心推动力是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唐川表示,我国经济恢复快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基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产业发展结构的先进性也正在得到全球范围内更大程度的认同。在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基础配套优势的加持下,今年外资还将会进一步聚焦于中国优质资产的配置——外资对低风险的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产品,高风险的股票、股权等资产的投资都将会持续增加。(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