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业2023年:双向开放提速 服务实体质效双升
[商务前线]2023/12/30 9:11:00

    回望2023年,我国期货市场规模、质量及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整体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市场双向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二是多项配套监管细则出台;三是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迈上新台阶。
  与国际市场“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再度提升,主要体现在特定品种和外资独资机构增加等。具体来看:1月份,证监会确定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货和期权为境内特定品种(由证监会批准的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境内期货品种);5月份,核准设立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8月份,同意集运指数期货注册并确定为境内特定品种等。
  多位期货公司高管表示,2023年,期货市场双向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广阔投资空间和机遇,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指引。
  中粮期货总经理吴浩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年初,首批油脂类期货和期权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预示着中国大宗商品市场首个全品种链条正式开放,有利于国内期货市场的功能优势与规模优势形成“合力”,转化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动力,从而扩大国际市场推介力度,提升产业链品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从核准外资机构设立来看,这意味着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迈出大步。”吴浩军表示。
  “双向开放有助于提升中国期货市场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增强境外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新湖期货副总经理李强向记者表示,2023年,中国期货行业双向开放提速符合预期。无论是境内品种国际化还是外资独资机构数量增加,都代表着期货行业走向成熟,市场流动性和多样性有所提升。
  囯元期货首席风险官张世根表示,从年内品种供给来看,呈现出深耕产品质量、做精做细存量品种特征,一方面完善了风险管理工具体系;另一方面助力我国企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通过设立外资全资期货公司,期货市场‘引进来’与‘走出去’齐头并进。”
  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
  今年3月份,证监会先后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8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迎来一周岁。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政策和法规的完善预示着期货市场创新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配套细则出台,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法律保障,有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市场提供有序竞争环境,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在吴浩军看来,两项配套细则征求意见,是监管部门坚持“法治化、国际化、规范化”原则,建设中国式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举措。
  李强表示,可以预期,未来关于期货市场制度规则方面的规范指引文件还将陆续推出,进而推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市场人士认为,配套细则不断完善将持续为期货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拓宽期货公司业务范围;同时,期货公司应当在规范经营、防控风险基础上,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服务实体“做精做深”
  2023年,期货市场资金规模曾突破1.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前11个月,累计成交额和成交量分别高达519.34万亿元、80.57亿手,创出历史新高;累计上市期货期权新品种21个,总品种数达到131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数量和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整体来看,期货市场正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做精做深品种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
  “成交量和成交额突破历史新高,主要在于市场对于期货及风险管理的认知越来越普及,在风险管理需求的提升下,运用衍生品工具的意愿更强。”吴浩军表示,“保险+期货”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体现出实体企业对衍生品的需求从点扩展至链,从标准化扩展至个性化。
  实体经济运行与衍生品市场的融合日益加深。李强表示,成交量和成交额创新高,以及“保险+期货”试点范围和项目数量进一步扩大,凸显衍生品市场的功能发挥和影响力提升。未来,随着品种不断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期货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将得到更好发挥。
  在受访者看来,期货市场未来创新发展将再上新台阶。2024年是期货市场发展的关键之年,随着做市、场外业务回归,期货自营、保证金融资等业务回归母公司,期货公司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将更丰富。(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