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冷轧实现首季“开门红” |
||
[商务前线]2025/4/28 14:05:00 | ||
春来潮涌东风劲,奋楫扬帆正当时。2025年一季度,首钢冷轧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坚定贯彻集团“开门红”调度会议部署,聚焦重点、难点,统筹谋划、精准发力,在复杂市场环境中逆势突围,营业收入、产值均达预期,酸轧线、镀锌线效率创历史新高,连退线订单边际利润提升,以实干实绩拼出首季“开门红”。 高位统筹,谋篇布局下好“先手棋” 首钢冷轧党委以公司“两会”精神为行动纲领,将全年目标细化为10项重点任务,构建“领导挂帅、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确保压力传导到位、任务分解到人。在落实过程中,领导班子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开展“走线调研”7次,深入酸轧、连退、镀锌等基层一线,直面生产经营等难点痛点问题,收集意见建议20条,由公司层面牵头研究并推进解决,为生产经营把准航向,确保生产经营沿着正确方向高效推进。 在市场开拓战场,组建“客户服务专班”,由主要领导带队走访重点客户17家,千方百计争取订单资源,满足客户高质量需求,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稳固核心客户、拓展新兴市场,为产能释放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一引领两融合”,质效提升创佳绩 为深入推进“一引领两融合”实践活动开展,各部门、各作业区高效协同,围绕生产经营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助力生产经营高效顺稳。 酸轧作业区以“产能突破永无止境”的强势劲头,瞄准五大瓶颈卡点发起冲锋。攻关团队优化穿带焊接程序,将单次穿带时长缩短了4秒,单卷效率大幅提升。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专项攻关,优化调整工艺措施,经济效益贡献约5万元/月。 连退作业区构建“数据驱动型”管理体系,通过梳理8项关键成本指标,将能源管理系统与FinBI工具深度融合,实现能源消耗“日监控、卷追溯”。辅料管理环节,借助质量管理平台,实现了辅料消耗数据的电子化记录,从领用、消耗到报废全流程数据留痕,为成本核算装上“精准导航”。通过持续的努力,连退线一季度累计吨钢成本同比降低2.37元。 镀锌作业区提质增效持续进步。通过机电工艺团队有效融合、协同高效,岗位职工精心操作,镀锌双线速度匹配率创历史最好。聚焦产品质量,开展专项攻关,通过测试改进,外板质量稳定性持续提升,指标取得较高水平。两条热镀锌机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锌锅辊连续运行31天,实现历史性突破。 成罩作业区实施优化排产措施,通过建立订单分类集中排产规则,极大地缩短了工艺切换时间,机组有效作业率提升。 落实体系优化方案,推动管理效能进阶 深化落实《首钢冷轧公司体系运行能力优化提升工作方案》,不断强化体系运行效能,充分激发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持续推进创新改善,切实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的“体系文件回头看”活动,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进步。通过定期复查,让文件真正“动”起来,切实成为指导业务开展、防控风险、提升效率的得力工具。通过体系运行检查以及体系专项审核,精准发现问题。 优化完善“设备档案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设备基准管理要素,重新梳理设备功能精度管理脉络,实现对高风险点精准控制。通过对照既定标准回溯执行过程,精准识别制度落实偏差、流程堵点和潜在风险,通过系统性复盘和深度评估各类标准,实现对管理体系运行效能的全方位检验与持续优化,推动管理体系从“被动整改”向“主动优化”转变。 数字化破局,“灯塔”领航新征程 首钢冷轧数字化转型取得历史突破,荣耀登榜世界经济论坛第13批“灯塔工厂”,成为全国钢铁行业第3家,全球钢铁行业第7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围绕“灯塔工厂”建设,首钢冷轧深度融合前沿科技,集成5G、大数据、AI、机器视觉和机器人等工业4.0先进技术,精心打造67个数字化应用场景。三年来,首钢冷轧通过数字化转型支撑了产品质量改善、效率提升和绿色低碳发展。质量管理优化,使产品降级减少、质量损失降低、客户抱怨减少;设备综合利用率OEE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单位能耗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降低,最终实现业绩提升,整体营收增加。 接续奋斗 首季“开门红”,是攻坚破难的答卷,更是接续奋斗的起点。首钢冷轧将以“灯塔工厂”为新坐标、新起点,持续深耕“产品高端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益化”,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中勇毅前行,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