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集团:钢铁生产全流程的“绿色革命” |
||
| [商务前线]2025/11/13 13:48:00 | ||
2024年8月,攀钢钒超低排放改造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网公示,这标志着该公司通过一系列改造措施进行的全面“绿色革命”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有组织排放达到了国家最严格的超低排放标准,这是攀钢钒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生动实践。 精准施策 打造废气治理“组合拳” 攀钢钒作为攀钢钢铁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面对国家《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提出的硬指标、严要求,攀钢钒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投入到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役中。 钢铁生产工艺复杂,为了实施好有组织排放相关的环保技改提升项目,攀钢钒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系统梳理出89个需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废气排放口,针对各环节烟气特性“一源一策”量身定制技术路线,吹响了向超低排放全面进军的“集结号”。 烧结和焦化是钢铁生产中废气排放的“大头”,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攀钢钒在烧结机头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SCR脱硝+湿式电除尘”经典高效的工艺组合,确保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大主要污染物同步深度去除。而在焦炉烟气治理方面,采用“SDS钠基干法脱硫+布袋除尘+SCR脱硝”技术,成功解决了焦炉烟气温度较低、成分复杂的治理难题,实现排放稳定达标。 超低排放并非只抓重点,而是全域的净化升级。攀钢钒在烧结机尾、高炉热风炉、轧钢加热炉等环节,广泛采用“电袋复合除尘”“SDS钙基干法脱硫+布袋除尘”等技术。一系列高效净化装置的陆续上线,确保了生产各环节的清洁化。项目实施中,攀钢钒克服老厂房场地限制、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等不利因素,完成所有项目的实施验收,为顺利通过公示奠定基础。 智慧赋能 构筑环境监管“防火墙” 在硬件改造之外,攀钢钒着力构建了一套以数据为核心、全过程可追溯的智慧环保监管体系。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是这个智慧环保监管体系的“中枢神经”。它如同环保设施的“黑匣子”,实时、连续记录着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的所有运行参数,以及与之对应的生产负荷、设备启停状态。所有历史数据保存五年以上,为环保监管、故障诊断和绩效评估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线监测系统(CEMS)是这个智慧环保监管体系的“前沿哨兵”。攀钢钒在56个重点排放口安装了CEMS装置,实时将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数据传送至监控中心和政府环保部门。经权威部门比对验证,CEMS监测数据准确有效,数据传输有效率超过95%。统计显示,超过95%时段的在线监测小时均值均满足了超低排放限值。 攀钢钒实现了重点污染源有组织排口的环保设施关键运行参数、CEMS在线监测数据,以及反映生产负荷和设备启停的主要生产工艺参数在生产现场HMI的同屏展示,并通过数据采集在系统中展示与存储,为有组织排放改造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为验证在线数据的可靠性,并覆盖所有排放口,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对筛选出的86个代表性点位进行了严格的手工监测。最终,86个点位监测结果全部满足超低排放限值要求。这份来自第三方的权威报告,充分肯定了攀钢钒超低排放改造取得的显著成效。 此外,攀钢钒还对照超低排放要求,对全部158个监测点位的采样平台、采样孔进行了全面规范化整改,于2024年11月前彻底解决了107处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了监测数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效益对比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攀钢钒通过创新环保管理、加大环保投入、探究环保治理新技术三大措施推动绿色发展,坚持产线升级与污染防治提效并举,确保环保指标持续优化。 与2018年相比,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至66%、64%、60%,对提升攀枝花市及周边区域的空气质量、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绿色发展,已然成为攀钢钒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漫步在攀钢钒的厂区,环境越来越好、空气越来越洁净。这背后,是无数环保设施在默默运转,是海量数据在环保监测系统中无声流淌,是攀钢钒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