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摩根大通宣布,经与合资方及相关主管机构协商,旗下期货和期权业务已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申请,有意将其在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9%增持至100%。
与早年的加码公司业务的主攻导向有所不同,如今大型外资投行都愈发关注中国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衍生品则是最具潜力的领域,也是外资最具优势的部分。
摩根大通方面表示,在中国拥有全资期货业务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加强在中国境内的平台建设,继续为中国和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更好地协助客户通过在岸交易所完成上市商品、股权和固定收益衍生品合同的清算。
摩根大通全球清算亚太区主管David Martin表示:“我们将能够为客户进入中国日趋成熟的期货市场提供更好的渠道和流动性,并为助力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资料显示,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期货公司。公司前身为中山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始于1996年5月。2007年12月,中山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联手 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 成立合资企业,并更名为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拥有国内五家交易所的会员席位,包括: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日前,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表示,未来,为中国市场提供创新产品也将是外资的发力点。当然,这取决于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开放的节奏。目前,LPR(贷款报价利率)的IRS(利率互换)、期权业务已经启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已被批准参与国债期货市场。
事实上,从梁治文的履历就不难看出,摩根大通对于中国衍生品市场和金融创新的重视。他并非从事传统的投行业务,职业生涯开始于利率衍生品交易部,之后曾任职于新兴市场、信贷交叉产品和股票衍生品等交易部门,并担任过摩根大通股票业务和机构经纪业务的全球联席主管。梁治文也对记者表示,希望能够有机会把在量化研究、算法研究、衍生品交易技术等方面的全球优势引入中国,为中国以及海外投资者布局中国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提供更有效的渠道和流动性。
摩根大通是美国最大的全能型金融服务集团,但由于中国的监管要求分业经营,因此摩根大通在华通过数个法律实体展开业务,除了近期开业的摩根大通51%控股的摩根大通证券和100%控股的摩根大通银行(法人银行),还包括上投摩根和摩根大通期货两家合资公司。可见,摩根大通在中国全线业务具备,足见其对开拓中国市场的信心。
之所以力争实现全业务线发展,梁治文此前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完整’(complete)而非‘齐全’(comprehensive),对客户而言必须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完整落地。例如,在具备本地法人银行、控股证券公司以及合资资产管理和期货公司的情况下,摩根大通离岸的私人银行可以提供例如家族办公室、投融资等一系列业务。”
2020年3月 20日,摩根大通宣布由摩根大通控股的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自营、证券投资咨询以及证券承销与保荐,集齐四块主要牌照。而之所以没有资产管理牌照,也是因为旗下已具备了控股资管公司。2020年4月3日,摩根资管宣布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旗下控股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初步达成一项商业共识,将拟收购取得合资企业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至100%。因此,摩根资管有望成为首家绝对控股中国公募的外资资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