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监管趋严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逐步暴露,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还将进一步下行,随之而来的资本消耗与补充也备受关注,如何做好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考验着一家银行的运营管理水平。
2019年以来,国务院金融委多次聚焦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问题,监管部门陆续推出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永续债)等创新型工具,助推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当前的资本状况如何?尤其中小银行是否利用好了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各类型银行面临的资本补充主要难题又有哪些?
本文以A股36家上市银行资本数据为样本进行深入剖析,试图解答上述疑问,并对未来资本补充情况进行展望。
股份行、农商行资本下降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截至今年二季度末,A股36家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区间为11.12%-16.62%,其中建设银行最高,北京银行最低。以银行类型来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算术平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5%、12.97%、13.46%、14.11%。
一级资本充足率区间为9.37%-13.88%,其中建设银行最高,成都银行最低。以银行类型来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算术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分别12.78%、10.51%、10.74%、11.17%。
核心一级充足率区间为7.97%-13.15%,其中建设银行最高,郑州银行最低。以银行类型来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算术平均核心一级充足率为11.26%、9.02%、9.41%、11.16%。
尽管建设银行各项资本在36家上市银行中最高,但资本下降也比较明显。建设银行行长刘贵平在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介绍,由于近年来建设银行的资本补充主要依靠内源式补充,今年合理让利导致利润同比有所下降,内源式补充有所放缓。“建设银行对资本充足的要求,不仅不会放松,还会加强,将继续立足于内源式的资本补充,同时对于发行二级资本工具也有计划。”
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信贷大幅增长以及资产质量分类更加严格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资本下降明显,仅部分银行资本在使用多种资本工具补充后出现了上升。上半年36家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充足率算术平均值较2019年末分别下降0.42、0.25、0.35个百分点。
以银行类型来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充足率算术平均值分别变动-0.23、-0.22、-0.54个百分点;-0.44、-0.41、-0.44个百分点;-0.37、0.05、-0.05个百分点;-0.63、-0.58、-0.58个百分点。仅城商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有微幅上升。
具体来看,上半年仅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核心一级充足率有所上涨;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所上涨;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上涨。苏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超2个百分点,江阴银行、常熟银行的核心一级充足率下降超1个百分点。
农商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几乎为0
上市银行的资本补充方式包括:利润留存、定增、配股、可转债补充核心一级充足率;永续债、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充足率;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充足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36家上市银行共完成18次资本补充,方式包括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含境外发行)、定增、境外优先股。从银行类型来看,以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为主。
以上半年全部类型资本均有所提升的几家银行为例,南京银行完成了116.19亿元的定增、95亿元的二级资本债;杭州银行完成了71.6亿元的定增、70亿元的永续债;中信银行上半年未发行其他资本补充工具(有25466股可转债完成转股),但得益于其轻资本战略,也实现了资本提升。
计算资本充足率与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与核心一级充足率差值后发现,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二者差值分别为2.72、1.52个百分点;2.46、1.49个百分点;2.72、1.33个百分点;2.94、0.01个百分点。从前述数据可以看到,各类型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相对充足,但农商行其他一级资本严重短缺,说明其优先股、永续债发行严重不足。
从整体情况来看,自2019年初推出永续债以来,逐步从大行、股份行覆盖至城商行、农商行,截至目前仅深圳农商行、江南农商行、杭州联合农商行三家获批发行永续债;2019年7月监管允许非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但截至目前无论是非上市银行还是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的中小银行案例少见。
具体到银行个体,建设银行其他一级资本短缺,差值仅0.73个百分点,在大行中最低;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短缺,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也是股份行中最低,华夏银行二级资本短缺;城商行中北京银行、郑州银行、苏州银行二级资本短缺,西安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其他一级资本短缺;农商行其他一级资本全部短缺,江阴银行二级资本短缺。
面对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的状况,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招商银行战略就是轻型银行,轻型银行从业务角度看就是轻资产、轻资本,“在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比较低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利润增速,从而形成资本内生能力。”
展望:全方位拓宽资本补充路径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表示,鼓励银行增加利润留存,做实资本积累,支持银行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对少数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进行资本补充的机构,积极推动依法依规筹措政府性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
从实际情况来看,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速度有所加快。7月初至9月末,36家上市银行共完成16次资本补充,覆盖所有类型银行,后续还有15项资本补充计划待落实,但仍以大行、股份行为主。
总体来看,目前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面临的情况是,4家国有大行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自2023年起要达标巴塞尔协议Ⅲ相关要求,2025年起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不得低于16%,预计未来还有个别银行将被纳入;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呼之欲出,预计6大行、大部分股份行、个别城商行农商行将纳入,这些银行将有额外的资本要求;中小银行市场化资本补充难度大、耗费时间长,渠道相对不足。
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的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目前,陕西省等部分地方政府相关方案已经成型并上报,温州银行、北部湾银行、乌海银行等多家银行正有序推进中。
在某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看来,当前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刻不容缓,需要各市场主体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积极拓宽资本补充路径。为此建议:一是按风险实质酌情优化监管资本计量规则,降低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二是通过支持老股东配股等创新模式,促进商业银行加快核心一级资本补充;三是鼓励机构投资者加大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投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市场流动性;四是按照监管导向合理平衡利润留存比例,逐步缓解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五是商业银行应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力争实现内生资本补充能力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