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会员代表:
大家新年好。又是一年启新程、开新篇之时,欢迎大家参加钢协六届七次会员大会。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钢铁行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克服外部压力加大、内部挑战增多等困难,继续锚定“1231”行业工作重点,扎实推进“232”重点工作,有效满足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对钢铁材料的更高需求,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稳”的态势在持续、“新”的动能在成长、“好”的因素在累积。但同时,受市场供需失衡、钢材价格低位、原料成本高企等影响,钢铁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
下面,我代表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一、2024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2024年是钢铁行业深度调整的关键一年,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不断出现,传统用钢行业下行压力加大、原燃料价格易涨难跌,钢铁行业运行持续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的特征日益明显。
钢铁产量同比下降,国内消费持续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实现了产量下降的预期目标;生产生铁8.52亿吨,同比下降2.3%;生产钢材14.00亿吨,同比增长1.1%;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8.92亿吨,同比下降5.4%。整体看,钢铁消费降幅明显大于产量降幅,市场供强需弱的态势未改。分品种看,建筑业用钢占比进一步下降至50%,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提高到2024年的50%,钢铁产品结构调整仍在持续。
钢材出口数量增长,出口金额下降。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11亿吨,同比增长22.7%;出口均价755美元/吨,同比下降19.3%;累计出口金额836亿美元,同比下降1.1%。累计进口钢材682万吨,同比下降10.9%;进口均价1689美元/吨,同比上升1.8%;累计进口金额115亿美元,同比下降9.2%。折合粗钢净出口约1.13亿吨,同比增长31.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铁矿石价格高位运行。2024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02.47点,同比下降8.39%。其中,长材指数平均值105.22点,同比下降8.83%;板材指数平均值100.58点,同比下降10.09%。同期,CRU国际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97.5点,同比下降10.21%,降幅大于国内钢材价格降幅。从原燃料端看,我国进口铁矿石12.37亿吨,同比增长4.9%,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进口均价为106.93美元/吨,同比下降7.08%,降幅比钢价降幅小1.31个百分点。重点统计企业进口铁矿粉采购成本同比下降5.58%,国产铁精矿(干基)、炼焦煤、冶金焦、废钢采购成本同比分别下降0.76%、8.14%、11.28%、8.68%。
经济效益同比下降,资金风险总体可控。2024年,经初步统计,重点统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2万亿元,同比下降6.4%;营业成本5.71万亿元,同比下降5.9%,比收入降幅低0.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下降50.3%;平均销售利润率0.71%,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12月末,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72%,同比上升0.56个百分点,比6月末下降0.07个百分点;存货占用资金6144亿元,同比下降5.8%;应收账款1588亿元,同比下降0.2%。从资产负债率和“两金”占用情况看,行业资金风险总体可控。
环保指标持续改善,环境绩效进一步提升。钢铁企业加快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和极致能效工程,环保指标持续向好。2024年,重点统计企业吨钢综合能耗549.68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0.61%;吨钢可比能耗480.96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1.75%;吨钢取水量2.33立方米/吨,同比下降0.81%;排水量同比下降10.3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总氰化物、悬浮物、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6.91%、19.52%、5.49%、10.25%、7.64%、33.12%;废气中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2.23%、9.84%、10.22%。
从行业运行数据看,2024年,钢铁市场供强需弱态势十分明显,企业生产经营非常艰难。实践证明,在需求整体处于下行通道的背景下,市场稍有好转就冲动生产的企业,容易重蹈越产越亏、越亏越产的覆辙;而理性判断、主动调整的企业,则在沉着应变中锻炼了能力、增强了韧性、孕育了新机。一大批会员钢铁企业例如宝武、沙钢、中信泰富特钢、湖南钢铁、南钢、方大特钢等,坚决践行“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努力提升创效能力,积极探索存量优化阶段的生产经营新模式、开辟未来发展新赛道,真抓实干、守正创新,为钢铁行业实现平稳运行、化解风险隐患、积蓄发展优势发挥了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
二、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
2024年,面对经济运行中遭遇的困难,钢铁行业顶住压力、积极作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树牢发展信心、激发经营活力,深化创新驱动、深挖发展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各方面工作继续取得新成效。
一是绿色低碳转型收获新成果。探索世界前沿低碳技术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2家钢铁企业的60项技术正在同步研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宝武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商业示范项目获得2024年世界钢铁协会第15届“Steelie奖”之低碳生产卓越成就奖,河钢启动全球首例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项目、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业已投产,中国钢研建成全球首条纯氢竖炉示范线,中国钢铁在低碳冶金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截至2024年底,共有171家钢铁企业(包括一家球团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126家企业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5.53亿吨,吨钢超低排放改造投资约475元,吨钢平均环保运行成本约224元;45家钢铁企业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1.68亿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让钢铁企业同步实现环境治理水平提升与经济社会效益改善“双赢”,工厂变公园、厂区变景区,中国钢企在环境方面的努力和改善得到国际同行的肯定和称赞。
极致能效工程方面,117家企业被遴选为“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涉及粗钢产能超过6.6亿吨。15家能效标杆示范企业现场验收工作已完成,宝钢湛江钢铁、首钢京唐、河钢石钢、宁波钢铁、宝钢宝山基地、鞍钢鲅鱼圈、首钢迁钢、武钢、山钢日照、马钢、梅山钢铁、太钢不锈等12家企业已进行极致能效标杆示范公示。2023-2024年培育期内,报送数据的 80余家示范培育企业共投入节能改造资金417亿元,折合吨钢节能项目改造资金投入78元,推进极致能效工程帮助企业降低吨钢用能成本约26元,节能项目投入平均回收期不到3年。以“三清单两标准一数据系统”为主线持续开展工作,发布最新版钢铁行业极致能效技术清单(T80),重点工序能效对标填报系统目前已收集16.2万余条数据,系统在线填报焦炉210座、高炉289座、转炉338座、电弧炉62座。
钢协积极推动制定中国钢铁绿色转型一揽子计划,更新钢铁工业低碳技术路线图,提出绿色金融支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建议,持续推进中国钢铁全产业链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建设与国际化合作,正式发布低碳排放钢标准及中国低碳排放钢产品。截至2024年底,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注册单位超过6100家,发布EPD报告210份、PCR14份,下载5.1万余次,招募国际和国内知名第三方机构24家,成为全球发布钢铁EPD报告最多的专业平台。参与钢铁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碳排放核算指南和碳核查技术指南制修订工作,吸纳企业百余条意见、积极反映行业诉求,为钢铁进入碳市场奠定基础。与世界钢铁协会、城市土地学会共同发起房地产低碳排放钢合作倡议,努力推动全产业链协同降碳。会同地方行业协会共同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企业现场调研复核,开展全国重点大型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召开技术交流会探讨节能减排解决方案。与欧盟有关组织机构开展碳市场工作交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主动宣介中国钢铁低碳转型的进展和成效。
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钢铁产业布局优化持续推进,河钢集团邯钢新区全线投产,区位调整圆满完成;柳钢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基地(一期)全面建成,向海图强战略加快实施。暂停钢铁产能置换、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为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实现行业平稳运行、加快转型提质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钢协正在配合工信部修订《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钢铁行业规范条件》,提出以管住增量、优化存量、兼并重组、畅通退出为重点的钢铁产能治理总体思路和“1+3”行动路线,成果正在转化为行业的专业建议和部委的政策选项;配合做好冶炼装备摸底、产量调控考核基数核对、分类分级指标体系研究,为优化产量调控、实施分级管理、推动存量产能优化奠定基础。开展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和退出机制研究,提出关闭新增产能入口、加快建立退出补偿机制、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渠道的建议。
海外矿山开发加速,中国宝武牵头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有望今年底出矿,与力拓合资的西坡铁矿项目今年将正式投产,参与共同开发的西澳昂斯洛项目计划6月实现满负荷生产。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加紧推进,2024年,国产铁矿石原矿产量10.4亿吨,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铁资源开发计划”中的国内重点铁矿项目清单由55项调增为59项,铁精矿产能合计达到1.81亿吨;重点项目审批和建设加快,本钢矿业徐家铁矿工程正式开工。“反向开票”解决了废钢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开不出第一张票问题,废钢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明显改善。为进一步完善资源供储销衔接体系,钢协、中国矿产共同发布《矿产资源供应链可持续生态开发者倡议》,中国矿产铁矿石大数据平台上线。钢协编制《2024版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图谱》,开展《黑色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政策建议》研究,反映用地手续、审批流程、矿权出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困难和诉求,推动国内黑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持续做好“2+4+4”煤钢交流机制相关工作,加强对话、增进共识,共同开展冶金煤中长期合同履约评估,探讨中长期合同定价机制向市场化定价转变。
大力推动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协同发展,制定建筑领域用钢普查清单,摸清建筑领域细分市场现状,完善钢结构设计标准体系,推进用钢标准与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衔接匹配。成功举办首届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展览会和百企论坛,召开钢结构建筑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发展推进会,协调推进钢结构建筑部品部件线上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上下游产业集聚园区建设。组织召开钢铁—船舶、家电用钢供需座谈会及硅钢产业链、工程机械用钢产业链协同发展研讨会,推动上下游加深合作、协同创新,引导企业由材料供应商向材料服务商转变。
三是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等完成的“基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及应用”等四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首钢“MCCR多模式全连续铸轧一体化技术集成与创新”等110个项目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攀钢、大冶特钢、山钢日照公司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项目进入工信部典型案例名单,马钢、中天钢铁、泰山钢铁、青岛特钢等17家企业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钢铁科技创新生机勃勃,沙钢超薄带项目在设备、技术、产品开发多领域实现突破性技术革新,河南钢铁5600毫米宽厚板轧机实现了极限制造的新突破,湛江钢铁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实现168小时连续满负荷生产,首钢自黏结电工钢新技术助力新能源汽车电机向高能效、低损耗迭代升级,宝钢股份4款顶级取向硅钢产品全球首发,太钢研发世界最高强度汽车车轮用钢,鞍钢国产大飞机发动机用钢、首钢高强度变压器壳体用钢等填补国内空白。
钢协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中国专利奖,支撑国家科技政策制定,研究钢铁行业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开展原材料工业先进适用低碳技术遴选、材料领域前沿技术体系战略研究。推进国家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高炉煤气精脱硫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核电用耐蚀螺纹钢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启动钢铁行业“十五五”技术预测,调研钢铁材料领域2025-2030年关键产品和技术。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为目标,制定实施热轧稀土耐蚀钢筋国家标准,新申报国标等标准项目计划393项,下达协会团标项目计划111项;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15项国际标准发布,《钢铁企业低碳技术应用指南》等34项国际标准获得立项,通过标准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四是数字化转型达到新高度。在工信部指导下,钢协联合钢铁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机构等发起成立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迈向全新阶段。启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三年行动,发布《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指南》《2023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报告》,编制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场景清单,发布29项钢协团标计划,开展数字化典型场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征集,遴选优秀方案形成2024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荐目录,为行业提供抓手和参照。
据钢协统计,目前,重点企业的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套)/ 万人,95%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战略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80%的企业已建设智能集控中心,81%的企业探索开展大数据模型应用。钢铁企业能源管理、安全管控、物流仓储、生产过程优化等创新场景应用大幅增加。其中,南钢、兴澄特钢、宝信软件等20个优秀成果进入第四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决赛,首钢迁钢、南钢、宝钢德盛、青钢、普阳钢铁、酒钢宏兴、永钢等场景应用案例入选工信部钢铁行业重点场景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宝信、中冶赛迪信息、河钢数字、鞍钢自动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入选2024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宝武、河钢、湖南钢铁、中国钢研等相继发布AI大模型,钢铁行业打造传统产业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新样本进展喜人。
五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开启新局面。紧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契机,钢铁行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习近平主席复信河钢斯梅戴雷沃钢厂塞尔维亚籍职工,称赞斯梅戴雷沃钢厂的良好发展,是中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将国际化作为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加大海外投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海外钢铁冶炼产能近3000万吨。还有一些境外投资项目正在推进:新兴铸管首个海外铸管生产基地在埃及举行开工奠基仪式;龙腾特钢印尼钢厂建设拉开帷幕;青山集团在津巴布韦建设的姆武马鼎森钢铁公司曼希泽工厂步入生产阶段;建龙马来西亚东钢二期工程竣工投产,轧制出马来西亚第一卷热轧卷。
为深入推进钢铁产业国际化进程,钢协组织编撰《世界钢铁发展报告(2024)》,启动关于面向2035年全球钢铁发展格局的研究,为钢铁企业加快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为政策顶层设计提供支撑。与日本铁钢连盟、韩国钢铁协会、印度钢铁协会、东盟钢铁协会、世界贸易组织、英国和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等累计举行30多次会谈,组织举办2024年中韩钢铁交流会、第十八届中国东盟钢铁交流会和首届中国东盟钢铁技术交流会及中日、中韩钢铁官民对话,赴韩国、塞尔维亚、比利时就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实践进行交流学习,增进中国与世界钢铁行业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积极参与世界钢协、中英钢铁产业减碳交流研讨会等国际会议活动,分享中国思路,为世界钢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创新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和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系列活动,吸引超过1.3万名国内外代表参加会议、参观展览,搭建主场平台,展现产业实力,凝聚行业共识,提振市场信心。
六是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同年举办“沙钢杯”第十一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班组长大赛钢铁赛道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近13万人参加竞赛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舞台,为一线班组长铺设交流经验的平台,为行业培育了一批技艺高超、管理精湛的复合型人才。扎实推进“冶金专业教材和工具书经典传承国际传播工程”,已出版教材约30种,发布第二批立项教材书目,传承传播科技成果和行业智慧。开展教育部钢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成功举办2024职业教育活动周—钢铁行业大工匠进校园活动、2024年度全国职业院校能源动力与材料专业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深度融合。配合教育部征集钢铁行业企校联合培养案例,调研行业人才、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等需求。走访印尼、马来西亚的中国钢铁企业、当地职业院校,服务企业海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铁路+钢铁”跨产业链交流机制,推动冶金运输标准建设,提升行业物流管理水平。争取国家专项经费支持,加速培养低碳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同时,协会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为行业企业服务的能力。在工信部等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钢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主动对接国家需求,聚焦行业热点难点,快速响应企业诉求,按照“努力将会员企业的诉求转化为行业专业意见、将行业专业意见转化为政府的政策选项”的基本要求,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协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自2010年以来再次在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中获评最高的5A级。
钢协广泛凝聚行业共识,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送新版《促进钢铁产业链稳定运行的十条政策建议》等专题汇报材料16份、经济运行情况汇报材料50多份,组织会议活动80多次,深入企业调研近百次,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方位推进生产经营、产能治理、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资源保障、数字化转型、人才强基、国际合作、宣传交流等事关行业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做好行业运行监测、数据统计、信息交流,发布自律倡议,召开防内卷座谈会、区域自律座谈会、品种自律工作会议等,策划开展“春晓行动”、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等专题宣传,呼吁全行业坚持效益导向、加强自律控产降库存、践行“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合力提升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外部环境看,2024年,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但在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供应链重构加深等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发展失衡和不确定性增加等风险因素更加突出,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钢铁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世界钢协的最新预测显示,2024年全球钢铁需求下降0.9%至17.5亿吨,2025年有望迎来复苏,同比增长1.2%至17.7亿吨,但中国钢铁需求将同比下降1.0%。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出“五个统筹”,释放出强力稳增长、奋力促改革、着力防风险的重要信号,提振了市场预期、坚定了发展信心,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双轮驱动将助力钢铁行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钢铁需求看,受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等影响,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从2020年10.48亿吨的高点连续4年下降至2024年的8.92亿吨,降幅达到1.56亿吨。2025年,预计下游用钢需求将继续下降,降幅有望收窄。分品种看,建筑业用钢需求继续下降,制造业用钢需求保持增长,汽车、集装箱、船舶等行业高度关注绿钢产品。其中,在“稳楼市”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房地产行业主要指标降幅将有所收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持小幅增长,但传统基建领域投资或继续回落。“两新”政策将促进汽车和家电行业保持增长,新能源汽车和家电产品产量增长,将拉动高牌号硅钢需求,家电用钢将更注重轻量化、面板纹样、耐腐蚀等要求。船舶用钢将大幅增长,随着自动化程度提高,其对船板公差、配送和尾板时效性更加关注。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领域对高强钢的需求量将回升,新能源装备对高端压力容器用钢的需求有一定增长空间,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钢材需求有上升趋势,同时对钢材的耐磨性、耐腐蚀性提出更高要求。
从产业运行看,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总供给能力充裕而需求强度减弱,新的供需动态平衡机制尚未建立,稳运行、增效益的难度很大。要重点关注几方面:一是自律效果不理想,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钢协开展的“三定评估”结果显示,“以销定产”原则执行得最好,企业存货占用资金管控有力;“以现定销”原则执行得较好,仍需强化货款回笼速度;“以效定产”原则执行得最差,一些企业产生了经营性失血。二是企业效益下降甚至亏损,直接影响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投入,不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铁矿石价格易涨难跌,成本高企挤压行业正常利润空间,产业链利益分配严重失衡。四是钢材出口增长引发关注。2024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原审案件33起,超过2020-2023年案件数量总和,钢材贸易面临的风险逐渐累积,多种形式的国际贸易壁垒正在加速构建。
综上,钢铁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未取得明显成果,行业自律的力度仍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放量生产低价取胜的思维惯性仍在,“内卷式”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行业效益近年来持续下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科学判断、准确把握钢铁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理性看自己、冷静看世界,不回避问题、不畏惧困难、不忽视优势、不丧失信心,越是艰险越向前。一方面,钢铁行业改革发展仍要爬坡过坎,市场供需新平衡构建、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联动、关键核心技术开发等都需要咬牙坚持、继续突破;另一方面,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仍将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制造中心和消费中心的地位,钢铁企业近年来生产经营相对稳健,总体资产状况仍维持较好水平,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努力组合效应持续释放,行业运行的积极变化明显增多,一些经济指标持续恢复向好。只要企业对当前面临的形势有理性的判断、现实的选择、积极的应对,进一步加强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钢铁将继续展现强大的韧性,继续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四、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钢铁行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当前和长远、总供给和总需求、减量发展和提质增效、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国内和国际、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聚焦收好官、布好局,锚定重点、接续发力,推动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第一,加强自律,提升行业运行质效。稳运行、增效益、防风险仍是行业当前的首要任务。有效开展行业自律是稳市场、增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全行业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认真践行“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积极开展区域自律、品种自律和出口自律,推动建立新的供需动态平衡。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引导企业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合理安排生产节奏,避免同质化和“内卷式”恶性竞争。贯彻落实“鼓励高端、限制低端”的出口原则,尽早实现有序、平稳出口的目标。钢铁产能治理的目标已经清晰,正在进入不进则退的攻坚期和关键期。配合国家主管部门推动产能治理新机制尽快落地见效,采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关闭产能入口、畅通退出渠道,解决好钢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问题。继续做好粗钢产量调控和分级管理研究,加快建立可量化、可考核、可检查的指标评价体系。继续做好钢铁冶炼装备摸底、加强数据治理、修订产能置换办法和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等工作。多维度开展对标交流,开展碳交易、税费等对标研究。推动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落地,做好政策宣贯、产融对接、诉求反馈,有效满足行业绿色发展的融资需求。
第二,蹄疾步稳,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按照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的目标要求,高标准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提高公示材料评审效率和质量,加强公示后调研,及时反映企业对差异化支持政策执行情况的意见建议。发挥超低排放技术、投资及运行成本评估调研专班作用,加快先进成熟技术推广,继续完善超低排放最佳可实践技术(BAT)清单。继续开展钢铁极致能效工程能效标杆三年行动,强化数据基础研究,做好2025年能效标杆示范验收,在持续更新技术清单、能力清单的基础上,开展专题技术对接会,推动领先成熟技术推广应用,促进钢铁企业节能减碳、能效降本。持续完善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建设,拓展PCR数量和范围,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发布EPD,持续推动上下游及国际互认采信。完善低碳排放钢评价标准中涉及的不锈钢、特殊钢内容,增加参与测试评价企业数量,夯实低碳数据基础,开展碳数据库、碳足迹方法论等研究。跟进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相关政策标准研究工作,适时组织相关培训,帮助企业熟悉规则,做好低碳技术储备。
第三,创新引领,推动技术攻关突破。支撑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配合国家部委开展“十五五”科技相关政策研究,推进钢铁行业“十五五”技术预测工作,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行业技术创新,培育钢铁新动能。推进国家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组织企业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关键技术及装备等专项支持。完善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机制,持续跟踪推进高炉煤气精脱硫、热轧钢板桩、光伏镀锌铝镁钢边框、钢渣资源化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召开电工钢、机械、汽车、新能源、海工船舶等新材料产业链研讨会,促进相关新材料研发与应用。重点围绕关键钢铁材料、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标准研制,及时满足下游行业提档升级对钢铁材料的需求。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编制完成《钢铁行业国际标准化中长期规划》,为世界钢铁工业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技术方案。
第四,数智赋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推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指南》落地实施,推进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征集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应用案例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遴选形成《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清单》。启动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生态引领等标杆示范培育工作,分类培育试点标杆,以点带面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聚焦热点焦点技术,召开交流会议,推广共性技术应用。建立钢铁行业工业软件标准体系,组织编制《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行标)》《工业互联网平台 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第6部分:钢铁行业(国标)》,分类开展2025年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评估,通过“专家行”“进企业”等形式开展诊断咨询服务活动。
第五,合作共赢,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步实施“铁资源开发计划”,完善废钢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建设国内外废钢回收加工基地,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推进焦煤保供稳价,尽快形成有利于产业链均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定价机制。持续推进钢铁应用拓展计划,推进钢结构在城市更新、美丽乡村、灾后重建、交通桥涵等建筑领域应用。办好第二届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展览会和百企论坛,推动钢结构建筑部品构件线上交易服务平台尽快投入运营。以热轧H型钢应用推广为重点,促进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工程建设标准与钢材产品标准匹配衔接。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延伸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提升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的产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建立深化钢铁与建筑、船舶、交通、农机、重型装备、家电等重点领域的上下游合作机制,畅通交流渠道,强化供需对接,大力开拓钢材产品新市场、新用途。
第六,积极主动,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继续加强与东盟、日韩、印度、俄罗斯、南美等国家或地区钢铁行业间的合作,争取恢复中美、中欧钢铁交流,建立与中东、非洲、中亚、东欧钢铁行业的交往,拓展交流渠道,强化机制建设,落实与世界钢协在绿色钢铁等关键议题上的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信息交流和服务能力建设,关注国际钢铁发展新动态,推动出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钢铁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编制《世界钢铁发展报告》。密切与国际铁矿石供应商和现货交易平台、指数发布机构的对话,凝聚低碳发展共识。开展企业国际产能合作情况调研及国际化课题研究,推动低碳排放钢标准、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的国际互认工作。举办好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等重要国际会展活动,打造高质量的国际交流活动品牌。加强宣传交流,继续推动编发“中国钢铁超低排放”等系列蓝皮书,积极参加行业国际会议,介绍中国情况、发出中国声音、树立中国钢铁正面形象。
第七,强化培训,树牢钢铁强国人才支柱。做好人力资源全口径数据统计,丰富数据分析指标,发挥对标作用。有序推进2025年度行业培训,根据需求做好企业送教上门服务。争取各类专项经费支持行业人才培养,做好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积极筹备第十二届“湖南钢铁杯”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做好教育部钢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发挥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作用,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化冶金铁路运输专家交流,推动“钢铁—铁路”跨产业链合作共赢。开展好202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第二十二届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适时启动全国钢铁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评选,做好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提名、评审服务,以及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杰出工程师奖、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等行业推荐相关工作。
第八,锐意进取,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协会。深入推进钢协全面从严治党向更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积极作为,在服务经济建设中与时俱进,在服务会员单位中找准定位,不断探索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和转型之路,竭力尽能让企业办会的原则落地生根、让服务会员的宗旨开花结果。持续推动协会运作机制改革,充分发挥轮值会长、各专业工作委员会、行业分会、地方行业协会及钢协系统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凝聚行业智慧、调动更多资源、集中优势力量聚焦到行业共性工作上来,推动党中央各项重大部署和工作安排落实落地,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引导行业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赢得会员信赖、政府认可、社会赞同。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困难挑战年年有,但中国钢铁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近年来,钢铁需求下降、环境资源约束等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让钢铁行业在变革创新中做好了准备、练就了本领、积蓄了优势。面向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继续大步向前,在苦干实干中增长实力,在改革创新中挖掘潜能,在积极进取中开拓新局,和衷共济、和合共赢,共同构建中国钢铁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继续做出钢铁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