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业振兴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转基因产业发展进程持续加速。继去年10月份2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3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后,再有99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拟通过国审。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和2024年,我国已经合计通过了64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7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本次拟通过国审的品种将是第三批。这些品种涉及大北农、登海种业、隆平高科、丰乐种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其中有58个品种的转化体所有者为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有专家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粮食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当下,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扶持种业发展,生物育种领域呈现出明显的提速态势。“相较于此前的审定,本次拟通过国审的品种数量明显增加,这充分表明转基因种子进程有提速、提质的迹象。”
具体来看,本次分别有9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2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拟通过国审。在转基因玉米方面,包含华皖763D、正大3310D、裕丰303R、联创839D等在内的多个品种育种者为隆平高科或其控股公司;和育387ZL、长城338ZL等品种育种者则为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良玉99K、登海1959D等品种育种者则是登海种业或其控股公司;郑单958DT、罗单297DT等品种育种者则是大北农控股公司;铁391K育种者则是丰乐种业控股子公司。
转基因大豆方面,两个品种分别为交育1号GS和交育7401GS,育种者均为上海交通大学。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总计99个转基因品种中,有58个品种转化体所有者均为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此外,另有多个品种转化体所有者为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穿透后发现,杭州瑞丰为隆平高科参股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转基因品种在种植地域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此次的两个大豆品种为例,它们适宜在重庆市、湖北省,湖南和江西北部,四川南部,安徽和江苏沿江地区夏播种植。
另外,转基因市场效益可观,在提速发展的同时,企业此前的大量投入或开始转变为实际产出,不仅能解决企业的效益问题,也能推动相关企业发展的积极性。“随着本次审定后续通过,转基因发展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收益兑现也是一个利好,毕竟部分企业前期投入特别大。”前述专家指出。
消息面上,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其中提到,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存、鉴定、创制和基因挖掘重大设施,推进种质资源交流共享。实施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实施生物育种重大专项,选育高油高产大豆、耐盐碱作物等品种,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健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加强现代化育制种基地建设健全重大品种支撑推广体系和种源应急保障体系。
中信证券指出,规划文件聚焦粮食安全与科技创新强调筑牢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与科技根基。粮食安全方面,强调耕地保护与产能提升双管齐下。科技创新方面,种业被定位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将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规划为种业、粮食种植等板块提供了中长期政策红利和政策确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相关品种审定还在公示期,公示期为30日(自2025年4月8日至2025年5月9日),且相关转基因品种推广、销售和实际种植区域还应符合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化有关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