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8月,宝钢成品码头圆满完成吞吐量125.37万吨的生产任务,一举突破历年同期纪录,同时刷新今年以来单月吞吐量峰值。此外,型钢等重点品种作业量同步创下历史新高,物流运输效率显著提升。成品码头正以实际行动稳扎稳打、踏踏实实贯彻落实公司“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的战略部署,全方位夯实发展根基,在守正创新中勇毅前行,在算账经营中积蓄动能,在价值创造中提升韧性,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锻造硬核实力。
申城今夏八月,持续高温天数破百年气象纪录。码头运营面临前所未有的“烤”验——现场热浪翻涌,码头地面温度突破50℃,船舱内部更是高达70℃以上......面对酷暑、保供与降库存的三重压力,一场“战高温、夺高产、显担当”的攻坚战全面打响。无论高温如何炙烤,都阻挡不了一线奋斗者们以顶格标准、满格状态,与烈日较量、同高温抗衡,以齐心协力勇夺高产的坚定信念和拼搏姿态。
为缓解库存压力、保障生产链条顺畅运转,成品码头工场协同物流管理室、仓储汽运工场精细排定生产计划,利用日课会对船期泊位、设备机械、人力资源等进行全方位统筹安排,力求匹配“最优解”,最大限度发挥码头效率。在实际作业中,现场作业长、单船指导全程紧盯各作业环节,及时沟通处理物流不畅及异常现象,把问题解决在第一线;针对需要离泊的船舶,提前规划人员安排,通过下舱轮换作业的方式,既保障了作业人员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与体力,又确保船期不延误。为提高设备利用率根据作业节奏动态调整设备检修,充分利用吃饭、交接班的间隙开展设备见缝插针式检修与维护,既避免了对生产的影响,又确保了设备始终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强化极端天气下的安全生产,码头同步推行“抓两头、歇中间”作业模式,合理压降劳动强度,优化排班频次,加强轮休保障,并在各作业线全面建立“互保联保”安全机制,强化人员状态互监互护,确保各项措施穿透到作业末梢,全力保障生产作业安全、高效、顺畅运行。
作为钢铁物流领域的“硬骨头”,型钢作业因其规格繁杂、尺寸差异大等特点,长期面临着吊装安全风险高、作业效率低等突出难题。越是艰难越向前,面对这一行业共性挑战,成品码头专门组建型钢作业攻坚团队:技术人员扎根一线,实时提供技术支持;管理者靠前指挥,全程旁站监督,严守安全底线;高技能员工精准操作,严格把控每一吊装环节。整个团队紧盯全作业流程,狠抓细节落实,将集体智慧与协同力量切实贯彻到型钢作业的每一吊、每一船之中,全力攻坚行业难题。
8月,累计完成型钢作业量12879吨,其中型钢外贸装船6438吨,月度型钢作业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顺利完成宝欧2艘外轮型钢出口退税抢配额任务。尤其在马钢从宝山成品码头中转出口菲律宾的最大批量型钢外轮“东方王牌”轮作业中,面对该轮船型特殊、型钢规格复杂等挑战,团队深入研究配载方案与吊装工艺,首次创新采用“井字直落”作业方式,将型钢装卸效率大幅提升2.6倍,高效保障货物发运。此次任务的出色完成,不仅体现了宝钢成品码头作为枢纽港的专业运营能力和高效服务水平,也为支持马钢型钢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物流保障。
成品码头持续深化算账经营,提升物流创造价值能力。在全力保障宝山基地产成品水运畅通、以及公司多基地中转物流平衡的同时,积极挖掘泊位空闲时段潜力,主动开拓外部社会货源,不断拓宽价值增长路径。
为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助力社会货拓展,成品码头聚焦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一方面,自主研发智能舱内理货系统,该系统可依据舱内积载实际情况自动生成最优拼车方案,大幅提升车货匹配的精准性与效率;另一方面,自主设计专用吊具,实现多件货物同步吊运,最大程度提高单关作业能力,有效加快了卸船作业节奏,为承接大规模社会货业务打下坚实技术基础。依托高效运营模式与技术赋能创新,成品码头社会货业务取得显著成效。8月,完成集团外社会货14.15万吨,刷新集团外社会货月度接卸量新高,进一步增强了码头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百炼成钢铸铁军,千帆竞发立潮头。宝钢成品码头在8月取得的卓越战绩,不仅彰显了这支运输铁军艰苦朴素、敢打硬仗、勇于争先的奋斗精神,也充分展现了宝钢物流体系高效的运营实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展望未来,成品码头将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坚定不移地向着“四化”“四有”高质量发展路径稳步迈进,为打造千万吨级长江口第一枢纽港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众望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