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10日电 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也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相关部门将持续发力,围绕扩大有效投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等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等备受关注的政策有望在四季度落地。
投资是内需的重要驱动力。今年前8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0.5%,其中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均较去年全年出现下行。时至四季度,加力扩投资、稳增长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共5000亿元规模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并抓紧投放到具体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地方投资增长的障碍之一就是缺资金尤其是缺项目资本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使那些因资本金不足无法启动的项目快速落地。“预计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撬动投资6万亿元左右,三年内每年可推动基建投资增长3至4个百分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与此同时,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文件近期有望出台,将在扩大民间资本准入、打通投资堵点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其中,在拓宽民间投资空间方面,将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
民间资本市场敏感度高、技术转化效率高。专家表示,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等领域投资,既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着眼长远,也有利于加速国内产业链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扩大有效投资的同时,我国还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上下功夫,推出更多举措,积极吸引外资。记者还注意到,接下来,包括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等备受关注的政策将在四季度落地。
年初,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系列稳外资举措,并要求2025年内各项举措落地见效。这些举措中就包括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据悉,新目录将重点增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条目,同时也鼓励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作为外商投资领域受关注较高的政策,该文件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跨国公司长期投资、持续耕耘中国市场,促进外资服务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造成吸引外商的投资高地,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正加快推进落地。按照安排,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封关运作,目前已进入倒计时阶段,相关政策文件将陆续对外公布,并于全岛封关之日起施行。封关运作要求实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比如对“零关税”货物、放宽贸易管理措施货物等实行低干预、高效率的精准监管等,这也意味着一系列政策利好将于四季度集中释放,包括对全国现有的部分禁止、限制类进口货物作出开放性安排;对进入内地的货物创新采取多种便捷通行举措等。
此外,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多项政策举措还将制定出台。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据悉,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为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未来还将聚焦政策法规、优企培育、公共服务等,进一步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从全局全貌看,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但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带动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下一步,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同时,将持续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
“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说。